渣斗,又名奓(音乍)斗,渣斗即為吐盂,是宮中生活用品之一,造型來源于瓷器,或可溯源至商周時期的青銅觚。其特點是侈口,高頸,鼓腹,短足,口徑可與腹徑相等或稍大,頸的高度約占全器的二分之一。當奓斗作為實用器使用時,其功能相當于唾盂。
渣斗的質地
渣斗的其質地有很多種,因為渣斗的造型來源于瓷器,所以材質多為瓷器。
玻璃
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并且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慶以后雖有,但品質已差得遠了。
瓷器
銅器
白玉
琺瑯器
剔紅雕漆
渣斗的功能
1.渣斗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吐盂,古代宮廷生活奢華,但是也很講究衛生,所以古代皇宮的皇帝妃子吐痰都需要渣斗。
2.中國宋代時,宴席桌上擺有吃剩下的肉骨頭或魚刺的用具,叫渣斗。渣斗的口大、沿寬,便于放骨刺,形狀上與痰盂稍有區別。宋鈞窯燒造的渣斗和花盆,中外馳名,從來都是民間罕見的珍寶。
3.明清兩代渣斗也被放置于床邊和幾案上,以備存納微小廢棄之物,用途有所拓寬,材質也日漸多樣。有銀器或漆器,堪與名窯瓷器比美。
黃地紅蝠金彩團“壽”字渣斗
黃地紅蝠金彩團“壽”字渣斗,清同治,高8.6cm,口徑8.5cm,足徑5.8cm。
渣斗撇口,闊頸,鼓腹,圈足。內施白釉,外壁黃釉地上書寫金彩團“壽”字,間以紅彩蝙蝠紋,疏密隨形變化。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紅彩楷書“同治年制”雙行四字款。
渣斗的功能相當于唾盂。這件寓意“福壽”的渣斗應當是為慶祝慈禧太后壽辰而燒造的。
唐代白瓷白釉渣斗
白釉渣斗,高9.9cm,口徑12cm,足徑6.9cm。
渣斗口外撇,口沿呈漏斗形碗狀,扁圓腹,平底。器里外施白釉,底無釉。
此件渣斗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瑩潤雪白,造型規整大方,在唐代白瓷中屬上乘之作。
綠玻璃渣斗
綠玻璃渣斗,高8.7cm,口徑7.7cm。清宮收藏。
渣斗口呈喇叭狀,鼓腹,平底。通體由透明綠色玻璃磨制而成,飾有連續的六角形裝飾。
而玻璃制的渣斗則十分少見。此渣斗玻璃質地純凈,透明度極佳,所磨制的幾何紋樣近似于現代風格,有立體效果。此為清乾隆時期的精品,乾隆朝之后,玻璃磨制的工藝水平有所下降。
剔紅牡丹紋渣斗
剔紅牡丹紋渣斗,明永樂,高11.5cm,口徑16.3cm,足徑11cm。清宮收藏。
渣斗撇口,短頸,鼓腹,圈足。通體髹朱漆,在菱形格錦地上雕花卉紋,器的腹部、頸的內外壁均雕俯仰相間的牡丹花6朵和含苞欲放的花蕾。足底髹赭色漆,左側近足處針劃“大明永樂年制”行書款。旁刻乾隆壬寅新正御題詩句,并鈐“比得”、“朗潤”二方章。
剔紅牡丹紋渣斗在錦地上壓雕花卉紋的做法有別于當時以黃漆素地壓雕花卉的主流做法,是為特例。
宜興窯仿鈞天藍釉方渣斗
宜興窯仿鈞天藍釉方渣斗,明,高8cm,口邊長8.6cm,足邊長4.3cm。
渣斗呈方形。撇口,闊頸,鼓腹,圈足。通體內外及圈足內均施仿鈞天藍色釉,四面正中對稱位置有凸起弦紋,四角呈委角狀。
青玉龍鳳紋渣斗,清,高7.1cm,最大口徑1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