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價格起起落落,是隨著黃花梨收藏市場波動的,黃花梨家具收藏在我國從明末清初就已經開始,那個時候開始把黃花梨家具作為藝術文化爭相收藏不是中國人,是外國人,是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的時候發現了中國家具的藝術,至此之后中國傳統家具在世界上出名,形成了明式家具,更是掀起了此后中國黃花梨家具收藏的高峰。黃花梨收藏歷史上曾經有“五起五落”。
第一次黃花梨收藏“起落”:西方興盛,國內低迷
明末清初之際,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發現了中國的傳統家具。當時西方本地家具已經過時,胡德生老師說:“當時,西方傳教士看到中國的明式家具時,都看傻了”。
中國明式家具的造型、結構、風格特點正是西方夢寐以求尋求的風格,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感覺,中國的明式家具恰恰全都具備,因此中國的明式家具首次在歐美國家盛行,形成了第一次收藏高潮,歐美國家的人爭相到中國來買,而這個時候正處在明朝剛剛滅亡,清代剛剛開始,明代皇家的家具,亡國之君的東西,普遍被掃地出門。正是這些被中國人掃地出門的“垃圾”卻被西方人當做是寶貝。
第二次黃花梨收藏“起落”:八國聯軍哄搶,傳統文化流失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占領了清宮廷,皇室的各種藝術品遭到哄搶,不能帶走的就毀掉,挑選珍貴的藝術品帶回去收藏,此時,中國的黃花梨家具在西方已經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高端物件,士兵們就哄搶中國的家具,爭相的往自己的國家運。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收藏不是主動性,而是歷史原因造成的,這一時期,上好的黃花梨家具被外國人搶走,還是造成了中國黃花梨家具的收藏高峰。
第三次“起落”:文革抄沒創外匯,外國人笑歪了嘴
“文革”時期,我們自己拋棄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破四舊”、“立四新,老東西、舊東西一律視為封資修,被掃地出門。北京市當時遭到抄家的黃花梨家具都集中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國子監,屋里放不下了,就放在放院里。這一時期,好多遺留在國內的黃花梨家具都被沒收,而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風吹雨淋,一年、兩年都散架了,散架之后也褪了色了,有松了散了,國人就不再當寶貝似的,于是這個時候外國人又瞄準了這個機會,通過正當外貿途徑向中國外貿機構訂貨,當時外國人是有多少黃花梨家具就收多少,于是中國的外貿機構到處把北京市文物局的那些破爛全斂走了,全賣錢了,創外匯了,這一時期外流到海外的黃花梨家具是最大的一次。
第四次“起落”:瘋狂的“外匯”,瘋狂的黃花梨家具
“文革”結束之后,政府落實政策要發還抄家物資,隨著一批批的東西回到了主人手中,也有好多人都不在要這些東西,或者是找不到主人的,這個時候外國人又瞄準了機會,當時,中國社會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做中介的人士,俗稱二道販子、走私販子,走私,或者是外國人收買中介人士,讓這些中介人士在國內收購這些黃花梨家具,并付給他們外匯。造成這種現象當時中國的收藏家們還沒興起,想收藏的但是經濟財力不夠,即便當時有資金也禁不住外匯誘惑,當時,人人都爭相要外匯,所以人們寧愿便宜出售給外國人也不想賣給中國人。因此中國的收藏家干看著著急,可望而不可及。
第五次“起落”:王世襄對于中國明式家具的推崇
九十年代之后,中國的收藏家們才有了相對寬松的資金和政策去收藏,但是這已經晚了,因為經歷前四次的收藏高峰,中國珍貴的黃花梨家具已經被外國人搶先收藏了。
掀起中國家具文化的王世襄是首屈一指的,是開拓者。在1985年前后,王世襄《明式家具》出版之后又掀起了一次收藏高潮,這次收藏高潮比每次都厲害,走私更厲害,搞中介的二道販子買了王世襄的書,按圖索驥,走私的都是精品。胡德生先生介紹說:“王世襄先生在政協會議上直流淚,哭了,我那個書沒起好作用!給二道販子做走私指南了”。這前后其實也是中國黃花梨家具收藏的高峰,同時也是黃花梨家具的精品走私高峰期。
從上面黃花梨紅木古典家具起起落落可以看出,中國的黃花梨家具收藏其實是外國人一次次的掀起來的,這也是現在市場上為什么黃花梨家具多是海外回流的原因。為什么黃花梨家具會受到市場和藏家的追捧?胡德生先生現在認為:體現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內涵最豐富首推嘉靖。同時他也認為家具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最豐富的物質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