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號八大山人,是中國畫一定宗師,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譜名朱統。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畫家。朱耷八大山人是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朱耷(1626—1705)是生于明天啟六年,江西南昌人,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享年八十歲。他姓朱名耷,僧名個山、雪個、傳啟 ,別號八大山人,號雪個始于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于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于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臥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于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后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
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畫幅上常?梢钥吹揭环N奇特的簽押,仿佛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1648年,朱耷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帶弟“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發為僧,自此改名雪個。
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
1653年,朱耷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隨從學法的一百多人。
朱耷正式定居青云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后至六十二歲。
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朱耷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
65歲以后八大山人朱耷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
朱耷國畫作品
《鷺石圖》
《竹石鴛鴦》
《孔雀竹石圖》
《孤禽圖》
《眠鴨圖》
《貓石雜卉圖》
《荷塘戲禽圖卷》
《河上花并題圖卷》
《魚鴨圖卷》
《蓮花魚樂圖卷》
《雜花圖卷》
《楊柳浴禽圖軸》
《芙蓉蘆雁圖軸》
《大石游魚圖軸》
《雙鷹圖軸》
《瓶菊圖》
《古梅圖軸》
《墨松圖軸》
《水木清華圖》
《荷花水鳥圖》
《雙鷹圖》
《秋荷圖軸》
《芭蕉竹石圖軸》
《椿鹿圖軸》
《快雪時晴圖軸》
《幽溪泛舟圖軸》
《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
《仿倪云林山水》
《墨花卷》
《松石圖》
朱耷作品特點
朱耷在藝術上有獨特的建樹。他以水墨寫意畫著稱,尤擅長花鳥畫。其畫面構圖縝密、意境空闊;其筆墨清脫純凈、淋漓酣暢;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筆簡意賅,形神兼備,體現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書法善用淡墨禿筆,猶盡流暢,含蓄內斂,圓渾醇厚,亦工篆刻。善畫山水和花鳥。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其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
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夸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
65歲以后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為樸茂雄偉,造型極為夸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于世,一一寄情于筆墨”。
八大山人朱耷國畫著眼于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云補其意。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